以下收集黃醫師於《 寧夏璐》各集podcast提到幼兒視力保健要點:
- 二歲以下不用3C產品。
- 三到七歲是視力發展黃金期,三歲即可開始定期至眼科檢查。
- 幼童都是天然輕微遠視,若視力1.0就需注意視力問題。
- 視力保健重點「長時間」「近距離」(包含看書、玩拼圖都算)
- 近距離觀看時間30分鐘就需休息10分鐘。
- 戶外時間長短與近視度數呈現負相關。
- 葉黃素跟幫助近視恢復完全沒關係,只能減少疲勞跟預防黃斑部病變。
ps. 黃醫師的孩子從國小一年級點散瞳劑點到國小六年級。
以下收集黃醫師於《 寧夏璐》各集podcast提到幼兒視力保健要點:
ps. 黃醫師的孩子從國小一年級點散瞳劑點到國小六年級。
會讀這本書主因是書中有章節以實驗的方式去驗證教育方法,事實上市面上很多教育幼兒的書籍很少以實驗的方式去驗證教育方法,大多用心理學的方式來講解,有實驗數據對我來說更有說服力,相信對我這新手爸爸會有些幫助,筆記僅記錄對教育有相關的內容。
chapter 1
遲到的罪惡感轉化成價格,可能導致遲到的合理化,將行為導向反面效果。
chapter 3
個人主動的競爭性來自於後來環境的影響,不分男女。
chapter 4
實驗結果短期而言先給予再可能失去的方式,成效優於事後獎勵。
獎勵家長一樣有效,因為會促進家長學習協助孩子讀書。
集中誘因只獎勵某人,如:老師、家長、孩子,進步成績最多。
長大前須先準備好課業,避免高年級時,想急起直追變得很困難。
在我求學時期,學校、師長對於數學考試要考得好就是要大量地做數學題庫來增加解題經驗值,高中時期有去上的思考派數學,主打理解題型而不是靠大量做練習題來取得高分,也確實有效。
最近聽到運動科學一詞,指的是運動要表現得好,除了練習以外,還有運動外的事情可以增加運動表現,如復健、飲食、睡眠作息...等等,聯想到我已工作十多年,體悟到現在不像阿嬤那年代是賣方市場,做什麼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現在是除了努力以外,做的事情要對,方法也要對,人生才會一步步地向上走,不然只有努力人生很可能只能橫盤,窮忙而已。而做錯的事更可能向下走....錯的事做一輩子「負」利效應可是很可怕的啊!